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动物园简介
发布时间:2013-01-11 16:36:01             信息来源: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能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提供的条件:

  广州动物园是全年开放的主题性公园,位于广州市中心区(毗邻广东省地震局),占地面积42公顷,饲养和展览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300多种近5000头(只)。公园价票低(全票20元,另有儿童、学生、老年人等多种免票、优惠票)、交通便利(途经公交线路超过60条,地铁五、六号线分别在南北门设立出站口),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获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和市、省、国家级多项科普教育基地授牌,被评选为“广州市最受市民欢迎的科普基地”(全市66家评选10家中名列前茅),是广州市及周边地区学生、市民接受野生动物及其相关科普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小学校外实践、高校专业实习的理想基地,与多所学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和长期合作。同时,作为享受财政差额补贴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广州动物园将科普教育列为自身最重要的社会职能,在机构设置、人力配备、经费预算、建设规划各个方面予以重视,设科技科为科普职能部门,在从事科普的专兼职人员中,包括了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等园内最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投入科普方面专项经费预算超过50万元,为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州动物园地震群测群防宏观观测站”于2006年11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我园在认真组织观测小组落实观测任务和初步开展“动物地震前兆行为研究”的同时,也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为本站点的主要任务和我园科普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但将其列入我园每年的工作计划,还作了专题论证,提出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规划项目,并争取到广州市人民政府地震办公室、广州市科信局等多方支持合作,稳步推进。2008年,我园先后获得了“广州市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的认定。之后我们又在场馆建设、软硬件配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着力打造最具特色与吸引力的防震减灾科普基地:一是建设了“动物与地震”科普馆,2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布置了模拟地震体验、全球地震博览、动物前兆行为展示、动物超能力体验、应急救援教育等展区,体现动物特色,开展地震科普,教授应急常识。该馆于2010年9月建成开放,设专兼职讲解员,全年对游客开放和接待预约团体。下一步将改造该馆旁边约4000 平方米的科普长廊,配设课室、展厅、游戏等全套功能分区,目标在于结合园内资源,建立全市和周边地区中小学生来园开展科普游和校外教学的接待点(计划投入资金约200万元,2012年完成);二是建立了“动物与地震”科普志愿者工作社,在科普职能部门和专人管理下,形成了规范的招募、培训和服务管理制度,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挥平台,吸引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加入,成员已发展到200多人。他们广泛开展讲解与演示、剧本编写、表演、活动策划、平面设计、绘画创作、图像拍摄、资料翻译、文章撰写、网络宣传(建立了志愿者微博、博客、QQ群,开辟了广州动物园网站论坛的志愿者交流专区)等等全方位的科普宣传工作,成为全市、全国动物园行业、全国地震工作行业中最具活力的一支科普志愿者团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三是紧紧依托广州市地震办、广东省地震局的地震专家作为坚强的技术后盾和闪亮的宣传名片,加强科普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主动开展宣讲,使我园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步向专业化;四是继续密切和开拓与学校的联系、合作,尤其是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达成服务协议,每年组织开展科普游园、夏令营、科普进校园等活动。最后,我们还计划通过在内容与风格上的互补,与相邻的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科普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黄花岗小学)、地震紧急避险场所(东风公园)联合,形成一个防震减灾科普宣教专区,为我市乃至省内外学生更方便、更全面、更形式多样地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优越条件。

  广州动物园全年无休对外开放,年游客量300多万人次,直接拥有一个很大的科普受众群。广州动物园防震减灾科普基地从动物宏观观测工作出发,结合动物园自身特色和基础,以“动物”为结合点和切入点,将防震减灾科普与动物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推出“动物与地震”科普品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也主动通过网络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扩大科普影响力。

  1.丰富科普设施。①在各动物前兆观测点设立动物地震前兆知识宣传栏;②开辟科普长廊,设计制作了全套20多米的“动物与地震”主题展板展出。还制作成多套活动展板在市内多所学校巡回展出;③“动物与地震”科普馆以引人注意的主题、体验丰富的布置、周到的讲解服务、实用的应急示范,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入馆参观,也使它成为接待中小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场馆。该馆设专职讲解员2名,大学生兼职讲解员5名,而且是“动物与地震”科普志愿者和广州市防震减灾服务总队志愿者的固定服务点之一,保证了全年的科普服务,也是广州市防震减灾志愿者的培训基地之一;④编印了多款宣传手册在科普馆、科普活动中派发,其中《动物与地震》科普宣传册推出后,市各区县科技局、学校纷纷索要,供不应求,数次加印。

  2.举办各类科普宣教活动。在科技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等期间组织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市政府、省市地震部门、科普主管部门等领导曾亲临指导,媒体争相报道,社会影响力大大提升。如2007年广州市科技宣传周活动启动当天举行的“动物与地震”科普游园会上,广东省地震局梁干副局长出席并作了讲话,500多名来自全市各区15所学校的学生参加了活动,地震专家讲座、认识动物地震预报员、有奖问答、互动游戏等丰富的内容使他们受益匪浅;每年暑期结合“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开展的“动物与地震”科普夏令营活动已成为广州市防震减灾科普的一个品牌,围绕探究“动物与地震”、应急教育而不断创新活动内容,累计已有约500人次参加过我园“动物与地震”科普夏令营活动,培养了一大关注动物预警、掌握应急救援的防震减灾积极分子;派出“动物地震预报员”进社区和校园开展的宣传活动每次都收到热烈反应。如我园一只小黑猩猩“盈娅”就曾在一次纪念《防震减灾法》实施十周年的广场活动中大派宣传册,并与广州市苏泽群副市长亲密握手!在节假日游客高峰期,我园则组织志愿者在园内开设科普驿站,与游客深入交流互动,传播知识与思想。通过这类大型科普活动及其宣传,我园创新推出并打响了“动物与地震”这一科普品牌,其影响力之大,不但引起了地震和动物园同行的广泛关注,还吸引了日本朝日电视台、法国蒙娜丽莎电影公司、香港翡翠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前来采访拍摄,社会影响力已然形成。

  3.建立“动物与地震”科普志愿者团队。“动物与地震”科普志愿者工作社由我园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地震办公室合作于2008年底创立,首批50多名志愿者入册,由我园科技科负责管理。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科普宣传的需要,我园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志愿服务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科普讲解和协助科普活动发展到参与科普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展板设计、漫画制作、剧本编写和表演等等。如2010年“5.12”纪念活动中推出的手偶剧《功夫熊猫》,就是由志愿者自行创作、录音、剪辑、配乐和表演的,其生动的形式,联系新闻事件的情节,融入科普信息进行传递最为有效。通过活动的开展和媒体的关注报道,我园志愿者团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队伍也不断壮大,至今已200多人,志愿者的结构也从原来的学生为主转向多样化,离退休或在职各阶层热心人士都有,其中甚至有电视台主持人、演员等。志愿者的参与除了使科普活动的持续、大范围开展成为可能之外,他们本身也是最彻底的科普受众。他们犹如种子,在团队服务期间或因毕业、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团队后,都是随时随地传播防震减灾和动物保护的科普使者。因此,志愿者招募、培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教育项目。

  4.开拓更广阔的科普宣传途径。一是利用广州动物园网站及论坛、广州动物园“动物与地震”志愿者微博、志愿者博客、QQ群等进行资料共享、信息转贴、专题讨论等网络宣传;二是媒体宣传除对科普活动作新闻报道外,还通过知识链接或开辟科普小专栏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