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提供的条件(包括场所、资金、仪器设备和人员等情况):
从化市喜乐登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坐落在广州市从化城郊街红旗村,2004年由陈伟强先生独资投入880万元人民币建设。基地占地面积350多亩,山地面积4500多亩,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属教育、文化场所有2500多平方米。由于建成后对青少年和公众的宣传、训练成效显著,为完善基地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培训手段,强化青少年综合素质建设,广东省地震局、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广州市人民政府地震办公室、广州市教育局、从化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从化市教育局、共青团从化市委等单位专门对相应的宣传及培训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喜乐登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设有防震减灾项目总负责(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培训部、科普策划部、科普联络部、后勤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现有专业科普工作人员12名,兼职人员20多名,同时,建立有一套完善的对外接待和科普工作管理制度,通过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管理职能科室,拟订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聘请省市有关科普方面的专家等方式指导和开展青少年及其他公众的科普宣传、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培训等。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基地深刻认识到对公众提供防震减灾宣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主动从各方面寻找支持,获取与地震相关的宣传资料,并邀请省内知名的地震专家前来我基地组织应急避震的专题讲座。广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认定我基地为全市的防震减灾科普基地。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我基地建有地震宏观观测井房并设有相应的观测仪器(具有多项观测项目)、户外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长廊128米、防震减灾科普展馆(300平方米)、抗震木屋(30栋)以及地震应急自救和互救培训场地(600平方米)。结合不同的时段,更新、补充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展示内容。现有音像、演示、实践设备30套和器材5套,科普文字、图片300多份;图书、画册500多份;各类防震减灾宣传折页30000份。
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基本情况(包括正式对外开放的时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以及平均每年开放的天数、参加活动的人数):从化市喜乐登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于2005年8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和资源,实行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面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镇、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散发科普资料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地震避震疏散和自救互救演练。在从化地区各镇街中心学校开展定期的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活动。同时也接受各团体的预约参观,为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参观学习、学术交流的场所,并及时提供防震减灾信息和优秀科普声像作品,发挥指导和提高全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的示范作用,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另外,本科普基地利用周边旅游观光环境,结合自身拓展培训和抗震生态木屋板房等特色项目,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培训、体验式培训相结合,让防震减灾知识在无形中普及到更多的人群。
基地全年365天对外开放,开展了根据科技时代发展而制定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包括开展防震减灾科普一日游活动,我爱从化母亲河活动、情系玉树、食品卫生安全讲座和健康上网倡议书活动等。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0年在我基地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应急避险自救能力培训的公众达25万人次,另外还作为第16届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培训基地之一,对全部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互救能力培训。
喜乐登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在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广州地震办、从化市委、市政府、从化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1年我中心基地将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喜乐登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与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紧密结合,二是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与全市广大人民安全教育紧密结合,三是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与环境、生命教育紧密结合。做到“硬件过硬、软件规范、活动常态、示范带动”,可以做到增强公众的防灾自救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力求建成为全省有较高水平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