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情况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以及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
1.预测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要求、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和地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17年度工作。所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干部全体参加会议。党委书记孙雄同志向大家通报了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和地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情况。重点传达学习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任金卫所长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会议精神,并结合预测所实际,对预测所2017年度重点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任金卫所长要求:一是全所职工要认真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思考在新形势下工作的定位,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二是各部门要结合会议精神和预测所2017年度工作要求,结合本部门职责,认真做好本部门2017年度工作计划。三是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抵制“四风”,把应急、震情、安全稳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着力构建和谐单位。
2.预测所党委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及2017年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 任金卫同志在中心组学习中指出,我所要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联席会议的措施,一是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完善会商机制;二是做好应急工作,值班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局的要求执行,我所现场应急工作队要时刻做好准备,常备不懈,保证随时可以做好应急工作。三是要防抗救相结合,研究在雄安新区建设之前的小区划项目,就雄安新区建设制定小区划图。四是做好宣传教育,组织研究员到学校、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宣传与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五是责任落实,相关部门结合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提出落实方案,形成我所贯彻落实联系会议精神的措施,认真把各项工作做好。
(二)学习贯彻汪洋副总理视察中国地震局重要讲话精神
预测所党委组织在京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各部门负责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干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传达贯彻汪洋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国地震局党组重要指导意见。会议全文传达了汪洋副总理视察中国地震局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了中共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意见以及中国地震局给汪洋副总理关于雄安新区地震安全分析及新区建设中加强防震抗震工作的建议。
任金卫所长指出汪洋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既肯定了地震工作,又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刻理解领会汪洋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要将汪洋副总理提出的要求贯彻到今后的各项工作部署中。各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意见,并作为“两学一做”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来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找准工作定位,进一步做好震情监测跟踪工作,加大震情会商研判的力度,强化震灾防御和应急准备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二、强化责任担当,推进防震减灾三大体系能力建设
(一)推进会商机制改革,提升大形势研判能力
根据中国地震局《全国震情会商机制改革指导方案》的要求,预测所深化会商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震情会商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科学产出,逐步构建地震大形势指标体系,推进了地震大形势预测方法与判定指标的研究。
作为全国地震大形势跟踪的牵头单位,每季度组织全国地震大形势跟踪组专家会议,研判强震发震紧迫性。同时开展区域构造变形、深部运动、边界加载对孕震过程的影响分析,探索中长期强震危险区动态跟踪技术方法,研判强震发震紧迫程度,为年度危险区判定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了地震预测长中短临结合。
为深入分析兴都库什中源地震和塔吉克斯坦7.4级、吉尔吉斯斯坦6.7级地震对地震形势的影响,创新工作模式,邀请系统内外院士专家研讨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与天山地震带之间的动力关联,以及对天山强震形势的影响,为科学把握天山强震趋势提供重要支撑,2017年还将邀请系统内外专家召开阿萨姆东构造结研讨会。
基于现有跟踪资料和中长期基础研究工作,较好地把握了近年来中国大陆强震趋势变化,主体活动区判定结论得到了实际震情发展的验证,例如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和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
为强化震情跟踪,2017年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预测所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地震专题会商会。3月27日云南漾濞5.1级地震、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5.5级地震后,及时组织专题会商,为震情跟踪判定提供支持。
(二)强化项目管理,为大形势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预测所积极发挥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研究所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为加强地震大形势研究工作,引导更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到地震大形势研究中,自2011年以来,预测所设立部门任务专项支持大形势研究。特别是近两年,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以大形势年度工作内容为项目指南,结合预测所各学科优势,有针对性的设立基本科研业务费部门任务专项研究内容,夯实中长期研究基础,为大形势研究、震情研判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提供科技支撑。
预测所作为2016-2025年重防区确定与发布研究项目牵头单位,加强组织管理,充分吸纳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断层探察等最新基础数据和科研成果,有效落实各项任务的研究进度,牵头完成的2016-2025年我国大陆地震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将为中长期地震跟踪研究奠定基础。
(三)加强实验场科学设计,搭建开放合作平台
预测所作为实验场国家中心依托单位,组织中科大、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60余名专家,充分调研国内大地震预测研究成果和南加州地震中心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报实验场研究进展情况,结合川滇地区地质背景和研究现状,编制了《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科学设计》,作为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科学发展规划,并基于科学设计明确了未来三年重点研究方向。
实验场首次在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年会设立专题,组织系统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交流和讨论,受到国内地球科学界对实验场的广泛关注,成为此次年会规模最大的专题。组织代表团访问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与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交流;邀请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主任Thomas H. Jordan、美国地质调查局Walter D. Mooney等4位专家来华访问交流SCEC成功经验和实验场研究进展,并签订双方合作的会议纪要,为后期双方合作奠定基础。实验场初步建立仪器试验性观测准入制度,开展了痕量氢、三分量电磁扰动等新型观测技术试验研究。
实验场成立两年来,国家中心按照实验场管委会关于实验场工作的部署,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按计划完成了长期规划、项目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度体系建设和共享服务平台等方面工作,推进了实验场建设,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四)加强应急工作管理,做好震灾应急准备
按照预测所地震应急预案及中国地震局现场应急工作队轮值制度的要求,部署年度应急工作,对人员、设备、物资、车辆的准备情况进行核查,确保做好轮值月值班工作和日常应急响应工作;根据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的统一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完成遥感、灾评、大震应急产品产出及报送工作,完成地震应急演练工作。
(五)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做好公共服务工作
1.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活断层探测工作
雄安新区位于历史地震多发的华北地区,具有潜在的地震灾害风险,为能够按照国际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打造“韧性城市”,建成具有国际标杆意义的地震安全示范城市,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之初,根据中国地震局的统一安排和预测所党委中心组工作部署,我所田勤俭研究员及李文巧专家加入雄安新区活断层探测现场工作组,赴雄安规划区开展活动断层探察和地震风险排查等工作。
2.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按照党委中心组会议的要求,制定计划做好设计,发挥科研人员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作为科普教育基地,以讲座和授课的方式对昌平区中小学生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科普宣传及公民素质教育活动,介绍地震成因、孕震构造、地质灾害危害、地震灾害现场自救、互救、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科研人员利用野外工作的机会为当地群众普及地震、地质知识,介绍地震避难常识。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高温高压实验室为防灾学院的学生介绍高温高压仪器的使用及流体地球化学的知识。通过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3.提升综合观测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地震监测仪器的研发、研制、推广与应用,在完成地震监测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向社会多行业推广与应用,包括:水库监测及探测、矿区监测和探测、生命线工程所在区域的监测和探测、文物部门的保护和监测等。
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推进研究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解决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深层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预测所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2017年4月1日成立预测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组织有关专家按照“促进发展、专注业务、科学合理、务实可行、稳中求进”的要求,认真研究讨论。
2017年4月26日上午,中国地震局牛之俊副局长到预测所就业务体制改革进行调研。所领导班子成员,各管理、业务和科研辅助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调研会的同志结合预测所职责定位、科研工作和预报任务,围绕整合监测预报力量、提升地震预测科学水平等问题积极献言献策。
5月5日,预测所组织相关专家召开业务体制改革讨论会议。预测所将以问题为导向,在充分调研、讨论基础上,针对改革所涉及相关业务,提出建议。
四、推进科技创新,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做好地震预测研究工作
1.所长基金成效显著
为推动地震预测研究工作的发展,预测所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在首都圈、南北地震带、海原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新疆天山等重点地区设立了重点项目(包括局所合作项目),开展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观测,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目前这些重点项目已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为会商及地震大形势研究提供了有利支持。其中基于地质构造、区域地壳变形等研究分析地震趋势,在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中长期地点判定上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获得了国内外十分珍贵的震前、震时和震后的完整观测资料,被同行称为“神奇布网”和“科学布网”。
2.局所合作取得新进展
根据中国地震局援疆工作二期安排,2016年9月预测所签署了第二期对口援疆框架协议,利用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设立援疆重点项目与新疆局科技人员共同开展相关科学研究。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发生在2016年援疆项目的研究区域内,地震发生后项目组成员前往呼图壁震中区架设流动地震台阵,加强余震活动监测,为后续的地震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数据。
鄂尔多斯块体是我国历史上的大震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项目已在六盘山、鄂尔多斯西南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加强地震科学基础研究,继续为地震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利用基本科研业务费设立重点项目,开展局所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2016年预测所搭建了鄂尔多斯西南缘地震科学研究合作探索平台,与陕西局、甘肃局、宁夏局、二测中心建立了“一所三局一中心”开放合作的研究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鄂尔多斯西南缘地震科学研究工作。
为研究整个鄂尔多斯块体的构造性质,积累区域综合观测资料,2017年4月20日,任金卫所长、张晓东副所长带队赴山西局开展局所科技合作与交流。并与山西省地震局正式签署了科技合作交流共建框架性协议,双方将在科研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此次局所合作以共同研究预测所2017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项目《鄂尔多斯东南缘弧形拉张区地震危险性研究》拉开序幕,通过开展鄂尔多斯块体及周缘区域的野外工作,积累区域观测资料,为未来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打好基础,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重点项目《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邻近地区的实验观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和《川滇地块东边界带中部实验观测与强震危险段预测综合研究》,在川滇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震监测预报科学实验工作,为在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持续开展地震危险性判断及地震预测工作, 2017年预测所与云南省地震局合作在川滇地区设立了新的重点项目《红河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交汇区深部构造与蕴震环境》,为开展红河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交汇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与参考依据。
(二)理清思路做好动员,扎实推进国家基金申报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有关事项的要求,在全所范围内做好动员工作,对计划申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邀请院士、专家进行讲解指导,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科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
2017年接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41项,申请踊跃创历史新高。争取今年国家基金的申报工作取得好成绩。
(三)加强实验室运行管理,继续做好开放与交流
做好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加强开放与交流。与防灾科技学院共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高温高压实验室”,在利用高温高压实验、液相色谱、气象色谱测氡、测汞、激光拉曼及分子动力学计算、有限元模拟计算、热力学计算模拟等研究手段,针对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不同组成的地震孕育介质在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的同时,继续在首都圈地区、川滇地区地震危险区内开展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现场取样测量、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跟踪观测、温泉流体地球化学流动测量,分析首都圈和川滇地区活动断裂带深浅部流体耦合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研究成果将应用到年度地震大形势会商中。
以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承担的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高温高压下碳酸盐岩演化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进展顺利,针对含碳岩石-灰岩和含碳矿物-CaCO3,进行了高温高压地震波速测量和差应力下矿物结构研究,获取了含碳岩石和矿物在地下深部温压条件下的地震波速度特征及其与矿物结构间关系研究结果。相关成果已经发表SCI检索论文2篇。
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验室成员参加中国地震局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申报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观测技术系统建设项目一项,包括气体地球化学监测系统、绝对重力观测系统、海底地震实时观测和流动海底地震观测测试与试验平台及典型区域GPS监测平台四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