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地震工作作出了23次重要批示,围绕防灾减灾救灾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近期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汪洋副总理主持2017年度防震减灾联席工作会议,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讲话提出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
一、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针、发展思路、实现途径和重要任务。这是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是防灾减灾救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动防震减灾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导。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服务和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责任重大,地位特殊。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到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指导性很强。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这是防震减灾的工作方针。地震次生衍生灾害严重,风险隐患关联性很强,特别是核电、大型石化基地、高坝水库等所在区域,一旦发生强烈地震,风险瞬间爆发。我们要科学把握减轻地震灾害的规律,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理念,转变重救灾轻减灾思想,更加突出“防”的减灾作用,重点做好震前预防的各项工作。同时,还必须有“抗”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救”的预案和措施,更加注重系统着力,综合施策,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各环节的工作。地震部门要把监测预报作为核心业务,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敢于面对科学难题,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这是防震减灾的根本思路。常态是基础,非常态是保障,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立足防大震、抗大灾,关口前移,更加注重平时防范和减轻灾害风险。要健全完善应对大震巨灾的能力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队伍准备,发展地震预警技术,健全应急准备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紧紧抓住公共服务这个“牛鼻子”,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更加注重防震减灾制度建设,形成依法治理的良好局面。
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要突出灾前预防,进一步明确灾前预防的战略定位和重要突破口。要适应灾前预防要求,注重发挥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力量下沉,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集中到灾前预防上来。要强化灾前预防举措,大力推进“十三五”规划任务落实,谋划和实施好一些大的项目和工程,增强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准备的针对性、有效性。
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牢固树立综合减灾意识,更加注重各类资源、多种手段和各方力量的统筹运用,既要发挥防震减灾各类资源在应对其他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又要把各行业的防灾减灾资源有机纳入到地震灾害的应急应对中,努力构建协同合作机制,走出一条开放融合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好防震减灾多个工作主体和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落实责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中国特色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形成减灾合力。充分运用好测绘地理信息、地质构造调查、水文气象观测等资源,运用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大力推进地震业务信息化建设。
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要把降低灾害风险放在灾害管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防震减灾基础理论研究,对可能发生大震的区域、地震灾害的致灾要素做到心中有数。要抓薄弱环节、抓重点地区,有计划地加大对大城市和城市群、生命线工程、重要基础设施等的灾害风险排查和整治力度,降低地震承灾体的脆弱性。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应急避险技能培训,完善地震灾害保险制度,增强全社会的地震灾害风险防范意识。
把握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点任务,也进一步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部署要求,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夯实工作责任,全面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三、切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贯彻落实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信心,狠抓落实,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坚定事业发展信心。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防震减灾工作。信心来自于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心和期待。各地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理解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也高度关注防震减灾工作,对地震安全充满期待。信心来自于我们这支高素质的地震队伍,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工作始终围绕人民,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履职尽责、坚守奉献。
二是牢固树立事业发展新理念。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灾前预防,更加注重综合减灾,更加注重减轻地震灾害风险,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创新举措,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三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我们要把创新驱动摆在事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推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地震科技前沿,推进全方位的地震科技创新,建立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要以开放合作的观念,加强与有关部委和机构的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尽最大努力发挥国内外资源优势,提高创新能力。要以落实中央要求和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推进地震服务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地震服务体系。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当前,地震事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面临的发展和改革压力日益加大,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改革部署,主动谋划和全面推进地震事业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统一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和总体方案。要尊重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体地位,把全面深化改革变成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