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荧荧之光,用新媒体为地震人发声
——山东省地震局新媒体运维团队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7-05-22 11:03:29             信息来源:直属机关党委
分享到: 更多

  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上,郑国光局长在参加第二组讨论时指出,地震系统新媒体和宣传工作做的很好,一下就把官方声音发出去了!话题一经抛出,立即在与会领导中引起了热议。

  作为地震系统新媒体工作者的一员,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的肯定,真有“喜大普奔”的感觉。虽然如此直白的夸自己,有点难为情……但这军功章里,也确实有我们运维团队的一小半。

  从鲁震快讯正式运营2年以来, 一直坚持“紧盯时政快速响应,抓住热点借势而为,网言网语宣传科普,舆论引导树立形象”的理念,发出地震人的声音,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目前,已累计推送文章560余篇,原创量在85%以上。微博、今日头条与微信同步推送,抢占多个宣传阵地,现在累计阅读量超过60万,还有多家兄弟单位和市县地震部门经常转载鲁震快讯的文章。

  这些小小成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认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我们团队有5人,其中研究生4人,平均年龄27岁。年轻是我们的优势,认真是我们的特点。

  作为官方的新媒体,信息权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鲁震快讯对外一字一句都要保证准确、科学、无歧义。新媒体内容涵盖防震减灾领域多个专业,专业跨度大。没办法,我们只能三十六计,“学”为上策。有次为了组织一篇关于地震监测仪器的文章,金龙先后历经了网上可劲搜资料、泡在图书馆找资料、问遍同事借资料、实在不够实地拍资料,可以说是“网上一段字,背后十篇文”。

  新知识点往往会在团队里引起一场小型“学术讨论”。冬静留过学,有外语特长,一个英文专业名词,对应哪个中文名词、常用的语言环境是什么,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翻译得“信、达、雅”,都要仔细推敲。有次,为了一篇反驳地震云的英文文献,大家讨论了一个晚上,一个疑点都不放过。大家都清楚,深奥、枯燥的知识,只有自己弄明白,才能让网友粉丝看得懂。

  奉献,是我们青春无悔的选择

  对于微信的推送,团队成员都清楚:地球不爆炸,微信不放假。除了每个工作日都要更新推送,其他时间若发生重大突发地震,我们团队也要随时跟进。

  去年9月,时任山东省长郭树清同志在调研时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住房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在外参加培训的小魏立即捕捉到宣传点,策划出“省长谈抗震”的主题,向网友传递抗震设防知识。怎奈当时宾馆房间网络不给力,不得已,她抱着电脑跑到宾馆大厅,“蹭网”编发微信。因为时常工作到半夜,那几天,她和晚班的保洁大姐都熟识了起来。

  去年7月初,团队前往四川北川县调研。在北川中学遗址前,心中充满了悲痛和哀思,行进在山东大道上,深感祖国是最坚实的依靠。去年恰逢唐山地震40周年,大龙萌生了制作纪念沙画视频的想法。当时距离7•28不到一个月,在使命感的驱使下,我们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搜集真实案例10万余字、脚本创作前后修改近20次、赴北京与沙画师沟通分镜4次……当时还缺少专业录音设备,大龙为此向电视台的朋友 “蹭”了一间录音室完成了《母亲的照片》配音。画中的每一粒砂,既是对地震遇难者的哀思,又是对祖国建设的祝福,更是对地震工作者的勉励。

  创新,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都说新媒体小编是个神奇的物种,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小编。为了找到合适、新鲜的科普素材,除了加班,小编们还奉献出了自己的娱乐时间。同样是掏出手机看微博、刷微信、逛网站,别人是图个乐,我们却默默想着“这个热点可以追一下”。从漫画想到地震工作受到的误解,推出了《地震工作者友谊的小船是怎样说翻就翻》;从高考成绩想到地震专业院校,推出《少年,投身防震减灾事业吧》;从情人节想到工作生活的小段子,推出《这碗地震人的狗粮,我干了,你随意》……。

  做新媒体工作,必须脑洞大开。除了挖空心思“蹭热点”,我们还让地震信息和知识“活”了起来。

  《大龙小庆聊地震》就是我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的尝试,用广播的形式每周跟网友聊聊地震事儿,轻轻松松,让最新的地震信息和权威的地震知识“活”了起来。因为风格新颖活泼,与网友互动积极,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粉丝团。录音间空调有噪音,为了保证录音质量,数九寒天大龙小庆只能关掉空调。冻坏的小庆因病住院半个月,她为了不耽误节目,多次请假赶回单位录制。    小庆轻伤不下火线,仅仅是我们地震人坚守奉献的一个缩影。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值班人员日夜值守处理震情,预报人员紧急会商分析趋势,现场工作队迅速奔赴现场调查灾情,救援队员第一时间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如何把这些鲜活的事例讲述给社会,讲述给公众,我们也在不断思索。

  去年10月17日,青海玉树杂多发生6.2级地震。大家一拍即合,由金龙主导梳理出24小时内地震系统的应急响应,在震后24小时的节点推出,有效地展现了地震人的精神风貌。此后,“震后24小时”就成了鲁震快讯的固定内容,每当国内发生6.0级以上地震,无论何时何地,团队都会在震后及时发声。

  因为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平时发声、震时发声、变着花样为地震人发声……累吗?有太多的地震人比我们更累。苦吗?分分钟被野外工作的同志秒杀。乐吗?我们倒是最欢乐的。分享知识的喜悦、宣传事业发展的自豪、收到网友感谢的欣慰,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虽然鲁震快讯只有两岁,取得的成绩有限,但是,星星之火可燎原,荧荧之光可漫天。我们坚信,只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鲁震快讯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精彩。